查看原文
其他

吴心伯教授谈中美应如何相处

中评社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2-05-03

吴心伯(图片来源: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11月16日,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了将近四个小时的视频会晤,举世瞩目,其重要性和意涵不言而喻。事实上,从特朗普政府执政后期以来,中美关系这对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变化就愈加令人堪忧。中国日渐发展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对华复杂的心态也愈加明显,在中美下行螺旋越发加速的时代,两国应该如何阻止关系恶化,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中美应该如何在核心利益问题上避免误判,防止危险的冲突?拜登政府即将执政一周年,我们应该如何展望这个时代的中美关系?带着许多问题,中评社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他表示,中美关系已步入新时代,中国在与美国相处时,要听其言观其行,双方要切切实实地相向而行,增强互信,提振双边关系。

吴心伯首先谈到了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总体气氛和意义,他表示,这次会晤的气氛是友善的、坦诚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双方把该讲的问题都讲到位了,可以看出,两国还是希望通过这次会晤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从时间上来讲,中国国内六中全会顺利召开,美国国内折腾了许久的基建法案也终于签署,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召开元首视频会晤的意涵相当深远,习近平主席跟拜登总统会晤的时候也谈到,中美双方都要先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做好,可见,现在中美双方处理双边关系时,还是要先把各自国内的事情做好。

吴心伯说,这次会晤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增进对相互的了解,有助于加强互信。现在,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互信不足,美方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误读和误判,中方也严重关切美国对华战略意图。希望通过这次坦诚的对话,双方能够增进了解,加强互信。第二,探讨双方可以在哪些领域扩大合作的领域。目前来看,在经贸合作、阿富汗问题、伊朗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气候变化、公共卫生、能源安全等领域,中美都有合作的意愿。第三,管控分歧。这次习近平主席着重讲的是台湾问题,从通稿我们可以看出,中方在台湾问题上讲的非常到位,底线清晰。当然,美方也表达了它所谓的关切,分歧的部分也都进行了讨论,包括应该怎么样处理。吴心伯认为,通过这样一次会晤,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发展的路线图会比较清楚。双方要相向而行,明白各自要做什么以及双方一起要共同做些什么。

对于习近平主席会晤的时候提出的发展中美关系的“三点原则”, 吴心伯表示,这三点原则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以前提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中的‘相互尊重’也好,‘互利共赢’也好,本身就在里面,这次加上了一个‘和平共处’。”吴心伯说,“之所以相互尊重,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东西,没有相互尊重,双方就谈不到一起来。我们从中美的阿拉斯加会谈和在天津的交锋都可以看出,美国现在对中国还是缺乏尊重。至于‘和平共处’,主要是吸取了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教训,因为他那时主要通过对华的遏制和打压来挑战中国的政治体制,阻挠中国的发展,这样的话,两国之间势必要走向对抗和冲突,所以,现在习主席提出来要‘和平共处’。而‘互利共赢’主要还是讲中美,特别是美方要摆脱一种零和博弈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

吴心伯认为,这三个提法跟过去我们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相比,有继承也有创新。主要是根据形势加了“和平共处”这一点,这也表明,中国对特朗普执政后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急剧变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非常担心,所以,现在要强调和平共处,不要走向冲突。习近平主席也在会晤中讲,“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要坚持互利互惠,不搞零和博弈。”

之所以从原来的“太平洋”变成现在的“地球”,吴心伯认为是就时局而论。“因为奥巴马执政时主要搞‘亚太再平衡’,试图在亚太地区削弱中国的力量、地位和影响力,但现在拜登实际上等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拉拢盟友来对付中国。另外,从中国方面来讲,现在我们的利益和影响力也不仅限于亚太或者印太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视野和格局也更大了。”

中美两国元首在会晤的时候达成了两项重要原则共识,一个是强调中美关系很重要,第二就是表明两国都反对打“新冷战”,对此,吴心伯认为,所谓“中美关系很重要”,就是说大家还是要搞好这对双边关系,要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中美互相离不开合作。而反对打“新冷战”就是对中美之间的这种分歧摩擦要进行妥善的管控。对国际社会来说,能得到的肯定信息就是尽管美国对华政策立足于竞争,尽管中美之间有很多的摩擦和分歧,但双方还是有意愿来谋求合作、管控分歧。这对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因为中美关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走向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它不仅涉及到各国是否将面临选边站队,而且还涉及到几乎所有重大全球性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中美关系真的搞坏了,各方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目前的台海局势,吴心伯表示,他认为中方已经把话讲到位了,但美方的表态他并不满意。“我认为,美方现在的对台政策实际上还是放在它的对华战略的大框架内来考虑,实际上,是越来越把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和遏制的一个重要的筹码。现在看来,美国不可能放弃这个棋子,所以也不可能对它的台海政策进行什么实质性地调整。现在,我们要看清楚,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大陆是玩虚的,对台湾则是搞实的,而且美方在表述的时候也经常偷天换日,以前讲的‘一个中国’,那是基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但现在,他则是把他自己搞的《与台湾关系法》作为美国对台政策的基础,这就不是中美三公报中关于‘一个中国’的共识了。”

吴心伯说,我们可以看到,美方正在不断地把“一个中国”的政策虚化,但对台湾却在越来越发展实质性的官方关系,并且不断推进向台湾提供实质性的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支持。“我觉得,在台湾问题上,我们要意识到对美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更重要的恐怕就是处理台湾问题时还是要立足于我们自己,必须要不断的增强我们对台海局势的主导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要对美国报多少希望。”吴心伯指出,“习主席其实在会晤中也直接跟拜登说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的话,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不过,我仍然觉得在实质性的方面美国不会有所收敛,最多形式上低调一点,因为从根本来看,美国绝对不希望看到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它就是要拿台湾问题对我们进行战略上的牵制。”

吴心伯也表示,在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其实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就是讲,我们是要坚定的来推动两岸的统一的,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余地。因此,对中方来讲,在台海问题上就是要加强对美国的斗争,要使得美国的对台政策重新回到以中美三个公报为基础的“一个中国”的政策上面。对美国来讲,它需要权衡利害,它要清楚它是否愿意为台湾问题来与中国大陆发生一场冲突,如果不愿意,它就需要对其台海政策进行实质性的调整,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日前在美国华盛顿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共赢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从新冠大流行中复苏具有关键作用。对于中美经贸合作,吴心伯表示,其实最近中美的经贸团队一直在进行接触,主要是讨论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情况,当然之后也会讨论以后的安排。现在中方向美方提出的要求里面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要取消特朗普政府时期加征的关税。事实上,拜登在竞选的时候也批评过特朗普对中国搞关税战,他认为这个东西对美国的伤害超过了对中国的伤害,但是他执政以后没有取消,就是因为想以此作为对中国的一个筹码,来进行对华施压。但是,现在因为美国国内通胀越来越厉害,大家都认为加征关税在推动这种通胀,所以这样一来,美方也有可能有意愿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这是中美双方下一步要重点讨论的并且可能取得进展的地方。

另外一个是从特朗普时期开始,包括拜登上台以后,美国对中国几百家的实体和个人进行了制裁。中方现在要求取消,在这方面,吴心伯认为,美方应该表现出不把国家安全问题泛化的诚意,这是习近平主席跟拜登讲到经贸关系时重点谈的问题,他很明确地指出,美方已经把经贸问题政治化,而现在两国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双方都要考虑应怎样加强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对话和协调。我们现在很担心美国的通胀会失控,因为失控以后它会把通胀的成本外移到其他国家,中国有非常庞大的美元资产,因此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这是我们非常关切的问题。所以接下来双方的经贸团队会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尽快取得一些成果。

除了经贸方面,吴心伯认为,中美两国之间还可以展开不同层级的很多议题的合作。他表示,首先就是应对新冠疫情这一全球公共卫生的问题。因为本来中美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合作的,但后来,特朗普阻断了这方面的合作,而现在新冠疫情仍在肆虐,这个领域应该是中美恢复合作的第一个领域。第二,是伊核协议的谈判。现在谈判要重启而中美两国都是参与方,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应该可以有更多的对接。第三,阿富汗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陆续有多边对话讨论阿富汗问题,实际上,中美之间也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好好加强合作。第四,人文交流方面中美应该逐步恢复并加强。特别是在一些我们称为“低端的政治领域”——例如关于改善对方国家记者签证的政策、留学生政策这些比较务实但又确实影响到两国公民具体利益的方面,两国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合作的空间。至于重开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和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的问题,吴心伯认为,接下来双方会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元首会晤上不会谈得那么具体,但我认为这完全可以落实到工作层面,因为现在中美要成立四个工作小组处理相应的问题,双方接下来对此需要讨论。”吴心伯说。

拜登上台之后,美方每次跟中方高层对话的时候都会强调他们是“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打交道,对于拜登政府的这句“口头禅”,吴心伯说,“我觉得它背后实际上反映的就是美方现在的一个心理,即生怕中国把拜登政府看作是一个弱势政府。因为,拜登一开始执政的时候,无论是从美国国内当时经济状况、疫情情况、社会动荡、种族矛盾以及拜登本人这样一个年龄和健康状况等等诸多方面来看,普遍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弱势的政府。但是,美方很担心中方这么看它,不想中国把美国看作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所以我们看到,拜登总统今年2月11号第一次跟习近平主席通话时,就一再提醒中方不要误判,美国没有衰落,还是很有韧性的。不过,美方越是讲从实力地位跟中国打交道,其实越表明它心里缺乏自信,生怕被他国看轻、看弱、看衰。”

吴心伯也表示,本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是美方主动提出来的,因为它在很多问题上要寻求中国的合作,但是拜登政府很明显是生怕被共和党批评为对中国软弱,因此在会晤后的白宫通稿中我们可以看到它首先强调了一些对中方的关切并对人权等问题向中国施压。因此,美方的通稿中字里行间都在显示“我们跟中国还是以竞争为主,只不过要跟他们讨论一下,防止竞争走向冲突而已”这种意涵,但事实上,这次会晤的本意就是美国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因此白宫通稿更多的是对美国国内做一个交代,避免遭到其国内政治对手的批评和攻击。

吴心伯最后表示,他认为,美方嘴上说的“美国不谋求改变中国的体制”、“无意跟中国对抗也无意拉拢盟友来对付中国”的这些话都不可信。只有它有实际的利益和需要,得跟中国谈合作,发展关系的时候才是可靠的。因此,接下来双方都会有一些后续的动作,在不同的领域推进一些合作与对话,这是可以期待的。“我们也希望通过扩大双方合作的领域,能够给目前比较低迷的中美关系引入一些积极的动能,能够在短期内对双边关系的走势起到一个提振作用。我想这次对话对中美关系的确是有一个实际的影响,双方接下来都要按照商量好的步骤来相向而行,推进、落实中美元首会晤达成的一些共识。”吴心伯说。



受访者

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外交部第四届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担任《美国研究》、《国际展望》、《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以及美国《华盛顿季刊》(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英国《欧洲国际安全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等学术刊物编委,英国《国际事务》(International Affairs )国际顾问,主编《美国问题研究》和“21世纪的美国与世界”丛书。曾任世界经济论坛“地缘政治风险”理事会副主席(2012-2013)、主席(2013-2014),现任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理事,三边委员会会员,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中国委员会委员。

出处

《中评社》,2021年11月30日


★ 往期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